摘要:社保“第六险”旨在为中国家庭减负,通过扩大保障范围、优化保险制度等措施,为家庭提供更加全面和可持续的保障。该险种有望缓解家庭在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的经济压力,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政府财政补贴等,以实现家庭减负的目标。
随着中国社会步入老龄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项被称为社保“第六险”的制度,旨在为因疾病、衰老或伤残而丧失自理能力的失能人员提供费用和服务支持,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全国政协委员和各界代表纷纷发表意见,强调长护险在养老保障领域的重要性,数据表明,中国老年人口占比不断上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也在持续增长,如何避免“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问题,成为众多家庭关注的焦点,全面推进实施长护险制度,不仅能为家庭减负,还能避免“因护致贫”,减少慢性疾病对医院的长期依赖。
中国已在多个城市开展长护险试点,并取得一定成效,长护险的参保人数与失能人口规模相比仍然偏少,亟需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长护险的资金来源问题也是一大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有委员建议采取个人缴费和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方式筹资,并建立与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社会保障水平等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
除了资金来源,长护险的核心目标还在于减轻家庭护理负担,估计到2025年,中国需要的养老护理人员数量将非常庞大,存在不小的缺口,需要加强养老服务产业建设,推动医养结合,建立“社会长护险为基础、商业长护险作补充”的制度体系,政府应从顶层设计上出台政策并提供资金支持,为困难老人“兜底”,再让社会机构和专业护理人员提供服务。
为了弥补护理人员的缺口,还需要调整人才培训体系,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可以根据新增职业如健康照护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及时调整课程结构,扩大招生规模,加强在岗和社会有意愿人员的培训。
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中国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的重要举措,通过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相信这一制度将不断完善,为失能人员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