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互助保险引发关注,保监会揭示互助保险趋势,互助与保险的深层关系解析

摘要:蚂蚁金服互助保险近期引起广泛关注,保监会公告显示互助保险呈现下行趋势。本文探讨了互助与保险之间的关系,介绍了互助保险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随着网络互助平台的兴起,人们可以通过互助方式获得保障,但也需要了解其与传统保险的区别和联系。在此背景下,消费者应理性看待互助保险,根据自身需求做出选择。

昨天,支付宝推出的相互险引发了广泛关注,蚂蚁金服正在推广他们与信美相互寿险合作推出的相互险产品,相互险在国内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从2011年开始出现,2016年国内的相互险平台数量达到巅峰,达到几十家,传统相互险背后的主体毕竟不是保险公司,其涉及的风险具有不可预知性和不可控性,保监会在2016年11月发布公告,强调没有经营资质的互联网公司打着相互险的名义开展保险业务是不合规的,此后,相互险开始走向低迷,用户规模较小的平台逐渐退出市场。

1、互助与保险的关系:

从保险的起源来看,确实源于互助理念,但发展至今,保险已经从互助演变为典型的金融产品,保险公司也涉足产品定价、风险控制、承保理赔、投资等综合性金融业务,从模式上看,互助和保险似乎没有太大区别,但深入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存在明显的不同。

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互助与保险公司有对应的框架,但由于它不是保险公司,很多风险无法在保险监管机构银保监会的监管下进行管理,保监会也对普通民众发出了风险提示,观察各个互助平台背后的主体,都是法人实体,不断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最终目的是谋求盈利,因此与公益性质的互助还是有所区别的。

2、支付宝推行的是哪种类型的互助?

相互保险的运营模式:

我们引用了蚂蚁金服官方的图表,其运营模式与传统的互助并没有太大区别,任何成员加入后,都有90天的等待期,如果在等待期之后发生意外,则走理赔流程;如果没有发生意外,则是帮助的人去帮助那些陷入危险的用户,形成了互助的组织运作模式。

定价:

对比传统互助,我们可以看到这次最大的变化是加入成本为0元,这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哪怕有100万用户,也只有900万元的初始保费,压力很小。

上文提到,相互险模型都是事后定价模型,所以产品的实际预期价格现在很难估计,但可以根据发病率和参保人群结构做一个粗略的评估。

健康承保:

和传统保险产品或互助产品一样,互助险也需要健康承保,相对于传统重疾险来说,其要求并没有那么严格。

信用承保:

这款产品确实有信用承保,其合作方包括蚂蚁财险、信美相互、芝麻信用三家,在产品承保的时候,引入650分的芝麻信用分要求,显然是很有力度的,虽然芝麻信用分与人的身体健康没有直接关系,但在信用风险方面有很大的考量,650分的芝麻信用分可以避免信贷行业99%以上的恶意诈骗事件。

操作规则:

可以看到加入相互保的两个核心要求是:18-59岁健康人士、信用评分650分以上,不过家庭成员投保则仅限于18岁以下子女,这样就有效避免了高年龄段成员数量和占比。

3、用户成本计算:

虽然互联网互助产品对于消费者的风险之一是隐性共担成本的不断提升,但我加入两年多的互助平台,并没有出现我们预测的风险,对于一个保额30万的互助计划,一年的保费也就几百元而已。

相互险的底层产品是团体重疾险:

相对于传统线上互助平台,支付宝推出的互助险是基于团体重大疾病的“互助团体重大疾病保险”,是覆盖100种疾病的纯重大疾病保险,保障期限不超过1年,在互助模式下,产品形态最终应该是可以不断续保的产品。

产品形式:

产品形态为18-59岁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如果不退保,可以认为这是一个保障到60岁的中期重大疾病保险,缴费期限到60岁,保障额度是递减模式,18-39岁保障额度为30万,40-59岁保障额度为10万,由于产品是互助型产品,将18-59岁的人群全部合并为一个统一的互助型产品,因此各个年龄段的费率都一样,这对参加者来说有一定的不公平性,但由于老年人的参保额度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平衡。

初始成本计算:

显然,大多数用户可能都认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未来这个费用肯定会越来越高,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产品形态,测算一下成本,根据产品运作规律,我们可以发现,用户分担成本=净保费*1.1,第一步就是要测算出产品的净保费,这需要用到:重大疾病粗发病率表、芝麻信用优化率、人口基础设施结构、互联网人口结构调整等数据。

随着人口变化,我们会根据人口结构数据做一定调整。

重大疾病粗发病率:50%×寿险行业重大疾病发病率表25种疾病。

芝麻信用优化率:50%。

人口基础设施: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互联网人口结构调整:老龄化人口逐渐减少。

保额加权调整:18-39岁30万,40-59岁10万,基于这些基础数据,我们就可以计算出这款相互保产品整体的净成本。

用于表示人口普查中x岁人口的数量。

用于表示x岁参保人口25种主要疾病的发病率。

用来表示芝麻信用对人的筛选,更一般地,我们使用……我们将28岁确定为人口减少的基准年龄,并以此为基准,以0.95的比例向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衰减,调整最终的年龄结构,用于表示x岁对应的保险金额,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简单的净保费计算公式,经过简单的测算我们发现费用远低于预期即使加上管理费也仅需百元有余,如果将全年龄阶段的人口都纳入计算会发现费用更加低廉且符合大多数人的预期范围。,人口老龄化对利率的影响是明显的在采用全年龄混合定价时人口结构对最终赔付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更多年轻人的参与对维持较低的相互险费率会有一定的正向作用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经济加速未来费率必然会上行如何维持相对年轻的人口结构将是考验相互险能否长期运作的因素之一,,目前国内主要的网络互助平台有青松互助水滴互助众托帮等让我们来看一下各平台的简要情况这些数据尚未经过核实真实性有待验证但可以看出存在时间长久的平台如E互助和夸克互助其成本较为合理与我们计算的结果较为接近而青松互助和水滴互助由于基数变化过快人均成本相对较低。,项庄舞剑?我们不会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但大多数人可能都会疑惑产品背后的目的何在我们可以看到线上互助或者说相互保在加入成本为零的情况下对用户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项目上线短短时间参与人数就达到了惊人的数字当然支付宝也要感谢我们这样的平台提供的免费宣传但从商业角度来说我们当然希望有所收获我们也看到落地页上有推荐的其他保险产品供用户升级保障。,但我们认为互助本身是一件好事以支付宝的规模做互助教育用户至少对行业来说是一件好事。,值得加入吗?我们谈论一款保险产品最后总会问一句值得买吗面对一款加入成本退出成本为零的保险产品未来退出成本会略高一些以实际保险理赔为准我们想说在蚂蚁金服的支持下产品的计算成本还是比传统保险定价成本低很多的如果你符合条件还是值得参与的无论是作为补充保障还是加保毕竟为你提供保障的是保险公司。,平台生存风险我们提到互助平台能否长期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用户基数是否足够大平台的运营规则也明确表明如果互保会员数量在三个月后低于一定数值那么平台的运营将会面临极大的困难但由于退出成本低费用分摊和保障期的不确定性平台存在解散的风险但我们想指出的是即使未来平台解散对于参与的用户来说依然是公平的因为作为参与者平台也承担了你自己承担的风险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如果我不承担风险那我买保险的理论依据就没了。,公平我们都知道保险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公平对于任何一个参与方来说贡献和投入都是成比例的但是相互险目前实行的是参与方均摊制也就是说参与方缴纳的保费都是相同的这有点类似于意外险但实际上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重大疾病发病率差异很大这与传统的重大疾病保险保费与年龄正相关的观点是矛盾的。,因此是否值得加入这款相互保险还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和需求进行综合考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