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各种新奇保险,如吃货险、熊孩子险、手机碎屏险等。这些保险是否靠谱,需要消费者谨慎评估。在选择保险时,应该了解保险条款、保障范围、理赔流程等信息,避免被不实宣传误导。个人应根据自身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选择,避免盲目跟风购买。选择正规保险公司并仔细阅读保险合同是保障个人权益的关键。
这些互联网保险产品以其保费低、保障期限短、趣味性强的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线上消费。“吃货险”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得到健康保障;而“熊孩子险”则为家长提供了孩子在公共场所造成损失的保障,还有针对特定场景的保险,如“汪星保”、“手机碎屏险”等,这些保险产品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保险市场的产品线。
互联网保险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其背后的技术支撑,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劲表示,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格局,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是互联网经济的核心要义,依托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保险公司能够更精准地获取客户需求,从而设计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保险产品。
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部分保险公司为追求关注度和销售量,推出了一些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吸睛”产品,一些在线平台在销售保险产品时存在未明确列明承保主体或代理销售主体、未完整披露保险产品条款等重要信息的情况,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等权益。
针对这些问题,监管部门已经开始加强监管,有关部门印发《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开发指引》,该文件细化了财险公司保险产品开发原则和禁止性规定,监管矛头直指市场上存在的炒作概念和噱头化倾向的产险产品,政府层面也通过严格执行产品开发的审批与备案机制,对不符合保险原理的所谓“创新”进行管控。
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互联网保险产品时也需要谨慎,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保险中心客座研究员王永华表示,消费者应充分了解产品,明白购买保险是保障极端风险,而不是发财的途径,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夏学民则提醒消费者,要警惕不具备经营保险业务资质的机构推出的所谓互联网保险产品,以免上当受骗。
互联网保险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需要加强监管和消费者教育,以确保市场的健康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规范化,互联网保险将继续创新和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灵活的保险服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