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工资改革与养老保险改革动态,公务员退休待遇短期内仍领先企业退休人员

最新公务员工资改革消息显示,尽管养老保险改革正在推进,但短期内公务员的退休待遇仍将超过企业退休人员。改革内容主要涉及工资调整和养老保险制度的优化,旨在提高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社会公平性。由于公务员的职业稳定性和福利待遇的特殊性,其退休待遇在短期内仍会高于企业退休人员。这一改革进展对于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和评估。

短期内公务员退休待遇仍超企业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这项涉及3000多万名在职“体制内人员”的制度引发了公众广泛关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相关发布会上回应媒体提问时表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会“吃”企业职工的养老金,绝大多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待遇不会降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离退休人员工资调整方案已经下发。

这项改革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细读一下。

工资12%用来缴费,养老金“双轨制”并轨后,北京市公务员董兴根据自己的政策算了一笔账,他每月除加班费外,工资收入为5800元,按照新出台的政策,公务员也将纳入社会养老保险,按工资8%的缴费比例每月得缴464元;还有职业年金需按4%缴费。

职业年金的具体操作管理办法还有待人社部和财政部制定出台,而深圳市已实施数年的职业年金管理相关制度,则提供了不少参考,深圳市规定,聘任制公务员满足依法办理退休手续等条件,即可领取职业年金,工作表现突出获奖或记功的,可获得职业年金奖励。

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除养老保险外,相对企业退休员工还多出一份财政支撑的职业年金,这会不会引发新的不公呢?专家指出,职业年金与企业年金的最大区别在于职业年金具有强制性,而企业年金的建立是企业的自愿行为,但从长远来看,国家肯定会在缩小企业职工和公务员队伍养老保障政策方面进行政策调整,不断缩小两者差距。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办法中的缴费办法、待遇标准计算等与企业养老保险办法相似,工作人员将根据该办法的实施时间划定“老人”、“中人”、“新人”,实施不同的参保办法,因为参保人员在退休之后,可以享受到职业年金,所以待遇标准要比企业退休人员高。

基础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

参保人员在不同的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流动就业,养老保险关系该如何转接呢?在同一统筹范围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流动,只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基金,参保人员跨统筹范围流动或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同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随同转移。

如未领够139个月养老金死亡,余额可继承,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计发月数是139个月,也就是个人账户中的钱分139个月发完,按照60岁退休计算,职工领自己的钱要到71.5岁才能领完,在此之前死亡的,个人账户里的余额都可以继承。

这次的公务员工资改革和养老保险改革旨在实现公平与可持续性,确保公务员队伍的稳定性并逐步提高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水平,虽然短期内公务员的退休待遇仍会超过企业退休人员,但从长远来看,国家将会逐步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