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工补息”被叫停,相关余波尚未平息。在此背景下,险资积极寻找替代资产,以应对可能的市场变化和风险。此举旨在确保资产配置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以应对当前市场环境下的挑战。
据了解,部分险资机构对存款类资管产品的银行停止“补息”表示担忧,已签订补息差协议的银行中,少数将停止补息,但大多数仍会继续履行协议,上海一家保险资管机构的固收部交易员表示,“手工补息”的停止给中小险资机构带来的压力相对较大。
业内人士预测,“手工补息”停止后,险资机构与银行新签订协议的补息可能会被取消,在当前的“资产荒”背景下,险资机构必须积极寻找更优质的替代资产,以稳定产品收益,保持产品竞争力。
对于“手工补息”产品的调整,仍存在一些争议,4月初,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文件强调,银行不得向客户承诺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权上限的补息,目前仍有一些未到期协议的“补息”未停,这主要是因为机构间对未到期协议的履约存在分歧,市场仍处于“博弈”阶段,中泰证券策略分析师张文宇表示,相关部门整治“手工补息”的目的是缓解银行业的息差压力,并遏制高息揽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当资管机构与银行的补息差协议到期时,新签订的协议将不再有“手工补息”。
“手工补息”被叫停后,各类资管机构投资存款产品的利率将下调,这势必导致资管机构产品净值下降,保险资管机构管理的固收类资管产品在投资中,若涉及“手工补息”的存款权利凭证,在补息叫停后需调整计息方式,已计提的超出票面利率的利息需要进行“利息冲回”,这可能导致产品净值下降,险资机构须密切关注市场变化,与银行存款入资行进行积极沟通,并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在寻找替代资产方面,险资机构已在积极行动,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新签订协议利率的下降,可能有部分存款资金转向其他资产,张文宇表示,由于险资机构投资的存款产品中短期为主,中短期债券可能成为关注的重点,在降息趋势下,险资机构应寻求更能维持产品收益的资产配置方式。
深圳一家中小险资机构的固收投资负责人表示,长期而言,市场利率中枢下行趋势不变,在寻找替代资产时,需综合考虑信用风险、收益性以及流动性等因素,在资产配置过程中,应关注品种选择、久期分布以及行业布局等,还需要加强风险管理,确保投资安全。
“手工补息”被叫停后,险资机构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它们需要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寻找更优的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方式,以维护产品收益和竞争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