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量化目标是实现保险强国战略的关键指标。通过提高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保险市场成熟度和保险业务普及程度,进而推动保险业的发展,提高风险管理和保障水平。实现这些量化目标,是迈向保险强国的重要一步,对于提升国家整体风险管理能力和保障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回应公众的关切,8月28日10时30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司副司长徐晓波与保监会政策研究室主任熊志国一同来到中国政府网,就网友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
在访谈中,《意见》提出了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并对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两个关键指标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何如此强调这两个目标?到2020年是否有信心实现?
徐晓波副司长表示,《意见》设定的到2020年,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人均3500元的量化目标,是基于对现有保险业发展状况的深入分析和全面考量,从总量上看,目前我国保费收入已位列世界第四,仅次于美国、日本和英国,我国已然是一个保险大国,从衡量保险业发展水平的两个基础性指标——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从保险深度来看,保险深度是指保费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世界平均水平是6.5%,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这一比例普遍在8%以上,而我国仅有3%,全球排名第46位,这表明我国保险业对国民经济相关领域的覆盖程度相对较低,保险业务的发展相对滞后。
从保险密度来看,保险密度是指保费收入与总人口的比值,世界平均水平是655美元,而我国仅有209美元,全球排名第61位,这一数据反映了我国社会在运用保险机制上的主动性不足,全社会的保险意识还有待加强。
为了实现《意见》中提出的目标,未来我国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保险业的发展,包括但不限于提升保险业的创新能力、优化保险产品结构、提高服务质量、加强行业监管等,也将通过广泛宣传,提升全社会的保险意识,鼓励更多人主动参与保险,共同推动我国保险业的繁荣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