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揭露了保险销售中的七大陷阱之一,即诱导投保人“带病投保”。这种现象在保险行业中屡见不鲜,许多销售人员在推销保险产品时会故意隐瞒或模糊某些重要信息,导致投保人不明真相而购买不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本文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要保持警惕,了解清楚保险产品的细节和条款,避免陷入销售陷阱。
保险条款的专业程度高、晦涩难懂,一直是让普通消费者难以接受的难题,销售过程中的误导,可能会让消费者数十年的投保之路充满阴影,保险公司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前后应该格外重视消费者的声音,积极解决消费者的投诉和纠纷。
保险公司需要严格遵守监管规则,规范销售行为,避免误导消费者购买保险,针对人身保险销售行为,保监会已经下发多项规范性文件,加强保单审核,严防销售误导。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选择保险产品时,需要警惕七大陷阱:
1、片面夸大投资型保险收益,部分营销员为了增强保险产品的影响力,只向消费者介绍高档收益,甚至介绍的收益比预定的高档收益还要高,消费者需要了解投资型保险收益的不确定性,并要求营销员对不确定的利益部分作出任何形式的口头或书面承诺。
2、将保险直接和存款画等号,这是保险销售误导的常见手法,部分营销员会在投保人到银行办理存款时,推荐保险产品,并将保险产品的投资收益与银行理财产品或定期存款进行简单对比,甚至将保险产品解释为“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需要明确保险和存款的区别,避免被误导。
3、混淆保额分红和现金分红,分红型保险产品是人身险中的主打产品,但部分营销员在销售时会混淆保额分红和现金分红,消费者需要了解分红形式的不同,明确自己的权益。
4、指定车险维修厂从中套利,部分保险公司与汽车维修厂私下达成协议,在车辆损失查勘和维修过程中做手脚,虚报维修费用,从中套利,消费者需要自主选择维修厂,并了解保险公司的定损和维修流程。
5、诱导投保人“带病投保”,在投保重大疾病保险、健康保险时,保险公司需要根据投保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来确定保险范围和保险费用,部分营销员为了出售保单,会诱导投保人在填写保单时隐瞒真实健康状况,消费者需要如实填写健康状况,避免未来出现纠纷。
6、代抄风险提示语隐瞒风险,保险公司需要在销售环节向投保人展示保险条款、产品说明书和投保提示书,并对投保人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讲解风险提示语句,部分营销员代抄风险提示语或代替投保人签名,这属于隐瞒风险提示的违规行为,消费者需要关注风险提示,并亲自抄写和签名。
7、混淆缴费期限和保险期限,即使投保人按缴费期限缴纳了所有保费,保险合同的有效期仍然将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部分营销员在销售时混淆缴费期限和保险期限的概念,导致投保人上当受骗,消费者需要了解缴费期限和保险期限的区别,并明确自己的权益。
为了让自己免于“被骗”,消费者可以享受六道“防火墙”的保护:保险公司核查健康状况和个人收入情况、保险营销员介绍保险产品情况、利益演示、风险介绍、保单生效后的犹豫期等。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到来之际,消费者需要提高警惕,了解保险产品的特点和风险,避免被误导,保险公司也需要重视消费者的声音,积极解决消费者的投诉和纠纷,提升服务质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