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分红险的停售引发了关注,原因在于其曾经备受追捧的“C位”产品现在销售不畅。原因在于市场变化、消费者需求转变或产品本身存在问题等多方面因素。具体因素需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但这一现象提醒着保险行业需要适应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需求,不断创新和改进产品。
随着预定利率的下降,分红险的预定利率从2.5%下降至2%,保险公司管理层对此似乎并不感到意外,他们认为,市场需求随着预定利率的屡次切换已经被提前透支,同时分红险产品由于其复杂性,客户接受需要一段时间,尤其是在资本市场波动的时候,险企的投资收益率和分红实现率并不亮眼,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根据国家的规定,为了压降寿险公司负债端成本,防范行业“利差损”风险,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9月1日开始从当前的3.0%下降至2.5%,分红险10月1日起从2.5%降至2%,不符合预定利率新规的产品在切换日之前都将停售,与以往的经验不同,此次产品切换并未带动保费的短期大幅上升。
分红险的预定利率切换和市场反应平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去年的预定利率切换以及上月的普通型产品停售已经透支了部分市场需求,分红险产品较为复杂,客户需要时间去了解和接受,资本市场波动对分红险的分红水平影响较大,导致各险企今年发布的分红险产品2023年分红实现率大面积低于100%,让消费者对于分红险的收益水平产生疑虑。
尽管分红险市场当前面临一些挑战,但业内人士认为,在低利率时代,分红险仍然是险企和客户共同的优良选择,对于客户来说,分红险有机会拿到向上的长期收益,适合追求稳健保底又想实现一定收益的客户,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由于分红险的保证收益相较传统险更低,不仅可以降低险企的刚性负债成本,也因此有机会让保险公司提高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从长期来看有可能实现不错收益。
保险公司将分红险推向“C位”的同时,仍在选择使用传统型产品“冲量”,业内人士认为,分红险的“C位”之路还有一段路要走,首先需要对保险代理人进行更专业的培训;分红险不应再单纯比拼收益率,而应结合养老、传承等保险功能及健康养老、医疗服务等生态,形成整体解决方案;分红险与险企的投资业绩密切相关,险资投资的收益情况将直接影响分红险的销售。
虽然当前分红险市场面临一些挑战,但在低利率时代,分红险仍然是保险公司和客户的共同选择,保险公司正在积极调整策略,推动分红险的发展,随着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升级,分红险有望在未来保险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