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险购买决策,后悔还是庆幸?年前购买者的真实感受揭秘。

摘要:关于购买年金险的人是否后悔,取决于个人情况和选择。年金险是一种长期投资,需要考虑到未来的收益和风险。如果购买者在购买前充分了解产品特性和风险,并且根据自身需求和财务状况做出决策,那么现在应该不会后悔。如果购买者盲目跟风或者未充分了解产品细节,可能会感到后悔。在购买任何金融产品前,消费者应该充分了解产品特性和风险,做出明智的决策。

读完这篇文章,你可能会像阿毛一样认为年金险无关紧要,或者像小鹿不二一样,对其情有独钟,详情请参阅《我闺女老了的时候能领一千万》一文。

在2019年下半年,监管部门出台的相关规定促使预定利率为4.025%的年金险产品在网上掀起一阵热潮。

财富君的几个网友也购买了该产品,由于疫情的影响,一些朋友的收入受到影响,需要动用积蓄,一些人因此后悔年前匆忙购买年金险,导致现在手里没有足够的现金流,但退保损失又太大。

对此,财富君提醒大家在购买年金险前要清楚其对于个体和家庭的作用,在聊保险前,我们先聊聊人生。

在谈论年金险之前,让我们先聊聊人力资产,如果把自己当作资产,我们称之为人力资产,年轻时,我们通过工作、创业等方式积累财富。

大多数人的人力资产产生财富的时间段可长达几十年,在这个过程中,人力资产面临两个风险:一是突如其来的风险,如疾病、意外;二是人力资产随时间流逝,产生的财富值可能越来越低,这就是人力资源的时间风险。

财富君的大表哥、业内人士鸿烈表示,购买年金险与否并非问题关键,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化解人力资产的时间风险,换言之,如何为手里的钱增值保值,如何在人力资产的不同阶段对财富增值和保值作出不同的配置。

关于年金险,它并不适合作为养老的主要手段,它的收益性不高不低,保费较高,且保单生效前几年现金价值不高,从财富快速增值的角度来看,年金险显然不是最佳选择,它的收益性难以平衡未来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风险,几十年后的保险金额实际购买力存在不确定性,对于需要较高现金流动性的人来说,年金险可能也不合适,市面上90%的年金险产品至少要在保险公司存放五年,且中途退保能退回的现金价值很低。

保险的本质是“保”钱,年金险的最本质作用就是“保”钱,即保住你的本金并提供刚性兑付,当前银行有一些与年金险相似的产品,但银行不允许承诺“刚性兑付”,确定性收益加上足够长的时间跨度所产生的复利确实是年金险的优势,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足够闲的钱在未来几十年内不需要短期增值,那么年金险可以作为保值和财产传承的一个选择。

对于像小鹿不二这样的消费者来说,年金险是她不打算在活着的时候动用的钱,即使需要用,也是在自己没有其他钱的情况下用来覆盖消费医疗险的支出,保险专家建议年金险产品设计需要更加用心,并探索学习国外的变额年金险模式,变额年金险的特点是收益率随市场变化,保单的现金价值和年金给付额度都随投资绩效的好坏而变动,长期价值投资通常一定能跑赢通胀,保单持有人还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交易转让。

最后附上一些购买年金险的建议:首先明确购买年金险的诉求是为了养老、子女教育还是代际传承等;选择支持设置第二投保人的产品;多对比几家公司的产品并关注确定利益;注意合同中规定的何时领钱、能领到多少钱等问题;很多客户选择将年金险和医疗险组合购买以优化资金使用效率;最后不建议用“能否保证领取多少年”来判断一个年金险的好坏归根结底还是要考虑年金险是否能满足需求,本期嘉宾分享的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