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重疾险销售理赔套路,条款暗藏玄机,消费者需警惕!

摘要:近期发现,在重疾险销售过程中存在多种理赔套路,其条款中隐藏着诸多玄机。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谨慎对待,以免陷入陷阱。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前充分了解保险产品的细节,审慎选择,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本报实习生 徐静华

重疾险是一种以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等特定重大疾病为保障项目的商业保险,当被保人罹患此类疾病时,保险公司将按照合同约定给予被保人一定金额的赔付,由于重大疾病治疗费用高昂,且现代社会人们患上重大疾病的概率增加,许多人正在考虑或已经购买了重疾险。

在众多的重疾险产品中,各种产品的价格、保障项目各不相同,选择一份性价比高、适合自己的产品成为消费者必须面对的问题,目前市场上的重疾险产品种类繁多,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为此,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记者在两个保险平台网站以“重疾险”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分别找到了246和165个相关产品,相比之下,以人们熟知的“意外险”或“医疗险”进行搜索,结果只有10到20个,重疾险的选择范围显然更广泛。

一些消费者在网上发帖投诉称,他们在患上严重影响生活的重大疾病时,保险公司却拒绝赔付,有的消费者称,因为进行的手术种类与合同规定的治疗方式不符,保险公司拒绝赔付;还有的消费者称,因为疾病状态与合同有细微出入,所以理赔困难。

保险经纪人马越(化名)告诉记者,很多保险条款涉及较多专业知识,消费者若事先不够明晰,常常在赔付时陷入困境,他进一步解释说,有些保险公司将重疾险和寿险结合起来,分别收取费用,但主险和附加险的保额是共享的,以某知名产品为例,虽然消费者在购买时看似节省了费用,但在赔付时只能得到两份保险的总额之和,并未真正获得更多保障。

一些重疾险产品虽然声称可以保障多种疾病,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分组赔付的情况,这意味着一旦患者患上某一组内的疾病并获得赔付,该组的其他疾病将不再享有赔付资格,据南京鼓楼医院外科医生赵默透露,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并发症或在术后再次患病,这些疾病很可能属于同一组,导致无法获得多次赔付,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需特别注意这一点。

一些保险产品在宣传时声称“确诊即赔”,但在实际条款中却存在诸多限制,某些疾病要求确诊后等待一段时间才能理赔,或者只对某些年龄段的患者提供保障,这些条款细节可能会让消费者在急需资金时陷入困境,还有一些消费者反映,在保险理赔时面临重重关卡,遭遇“理赔难”的问题,对此,赵默认为虽然保险条款和理赔程序严格是商业行为的体现,但理赔人员在处理时应更加人性化,避免过于严苛导致消费者失去信心,他表示在临床实践中,并非所有疾病都能完全符合标准的教科书描述,因此理赔标准也应更加灵活,同时他也建议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要仔细阅读条款内容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发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