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揭秘,人们购买与排斥保险的深层心理动因解析。

行为经济学研究人们实际决策背后的心理因素。关于购买保险,人们购买是为了规避潜在风险,获得经济安全感,这反映了人们的预防心理和安全需求。人们可能不喜欢购买保险,因为存在避免损失的决策抵触心理,或对未知风险的恐惧和不确定性导致的决策困难。购买与否反映了人们的心理和经济考量。

行为学究竟有何意义?我们每个人的决策都是由一套自动的生物算法来执行的,通常我们意识不到这套算法的存在,意识到自己在经济决策中可能出现的行为偏误,就是修正的第一步,跳出自己的决策机制,做出真正的理性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在认知自我方面,人往往面临很大的挑战,我们不一定能够清晰地认知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接纳自己更是难上加难。

我第一时间报名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行为经济学》课程,在关于购买保险的讨论中,我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并获得了不少点赞。

行为经济学是心理学与经济学的跨界结合,旨在研究人的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经济行为,它能帮助我们认识到并改正思维缺陷,在生活与工作中做出更好的决策,意识到行为经济学对心理决策机制以及经济决策的影响,是一种理性的行为,我们往往认为自己很理性,但实际上却常常陷入非理性的陷阱。

在保险购买的问题上,很多人因为损失厌恶而犹豫不决,一单位损失带来的伤害往往超过一单位收益带来的喜悦,对于具有损失厌恶心理的人来说,购买保险是一种对冲未来可能遭受的大额经济损失的方式,这类人思维偏向于大格局,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很多人因为厌恶支出而选择不购买保险,这是典型的损失厌恶心理导致的决策偏差,他们不愿意为了可能的未来风险而支付保费,即使这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这种思维方式是由多种心理机制共同决定的,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属于这种情况的,所以不买保险的人占据大多数。

我们经常听到关于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的讨论,其实从人们不同的行为中就可以看出端倪。“失去的,才是最珍贵的”、“得不到的,才是最想得到的”,这些说法也反映了人们的损失厌恶心理,有的人能够理性地平衡这种欲望,而有的人则会因为处理不了这种欲望而陷入非理性状态,做出错误的决策,损失厌恶还会导致人们排斥了解保险的行为,一些人因为对保险的误解和舆论的影响,再加上损失厌恶的心理机制,更加拒绝了解保险的真正意义,他们应该摒弃偏见,真正去了解保险的本质和功能。

行为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决策过程,通过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和心理机制,我们可以更加理性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选择和挑战,在保险问题上也是如此,我们应该跳出自己的思维框架去真正了解保险的意义和价值而不是被损失厌恶等心理机制所左右做出错误的决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