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父母选购保险,我的经验分享

关于如何为父母购买保险,以下是我的经验分享。首先需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和已有哪些保险,然后考虑年龄、预算和需求。建议选择涵盖重疾、医疗和意外保障的保险,并注意保险条款中的细节,如报销范围和理赔条件等。购买时还需比较不同保险公司的信誉和服务质量。为父母购买保险是表达关爱的体现,我们应慎重选择,确保他们得到充分的保障。

早就和母亲商量好,放假回家要给她和父亲挑选一份保险,这次终于在假期结束前克服了我的拖延症,完成了这个重要的任务。

选择保险的过程可谓是一场仪式,我充满敬意地询问母亲:“您想购买什么样的保险呢?”母亲回答:“买那种能给你们存钱的。”

虽然母亲年轻时曾兼职做过保险销售,我以为她的保险意识会更为深入,但每个人的观念不同,母亲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太太,对保险的需求也是出于最朴素的家庭考虑。

就像父母总是关心子女的健康,作为子女,我们也同样担忧父母的健康,为父母购买保险的目的,是怕他们生病却没有足够的医疗费用,希望他们能拥有一个健康平安的晚年。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父母生病是一个大概率事件,我们需要做好最全面的准备,明确了购买保险的目的后,选择产品就变得简单多了,由于主要目的是为了治病,寿险和年金险的地位就相对次要。

意外险的投保规则宽松、保费低,我也已经有了明确的选择,而最重要的、也是最复杂的问题在于重疾、防癌和医疗类的保险,要选择哪一种,如何购买。

保险是一种与时间紧密相关的产品,投保人的年龄、保障期限、缴费期间都会影响保费,之前我曾经粗略了解过,对于50多岁的人来说,仅仅单次重疾的保费就要7000元起。

父亲50岁,母亲51岁,若想为他们配置完善的产品组合,保费的压力确实不小,影响保费的主要时间因素有三个:投保人年龄、保障期限、缴费期间,在我看来,保障期限的选择是有空间的,可以选择终身保障或者20年保障。

之所以考虑“保障20年”,是出于一种侥幸心理,我疑惑是否癌症的高发期会集中在某个年龄段,过了这个阶段得病率就会大大降低,我的发小彻底否定了我的想法。

发小是学医的,心脑血管科博士,虽然临床经验不多,但足够为我解答疑惑,她告诉我,老人患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很高,年龄越大越容易得病,不存在所谓的侥幸年龄界限,疾病的治疗费用中,除了住院和药物费用,护理费用往往是一笔更大的开销。

听发小说完,我的思路顿时清晰了很多,据此我做出两个决定:一、选择终身保障;二、做一个保险组合,包括给付型和报销型产品。

给付型产品的保额设定为30万,以解决护理等额外开销;报销型产品的保额则尽可能高,以覆盖社保外的医疗费用。

在与发小的闲聊中,她还详细询问了母亲的身体状况,母亲有高血脂和血糖高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小问题,只要注意饮食就能控制,但发小却严肃地告诉我,这些都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因素,加上家族有糖尿病和心梗病史,需要格外注意。

她建议我,如果母亲出现走路或上楼梯时胸痛气短的症状,且持续时间超过1分钟,一定要去医院做心脏彩超,我从未想过母亲已经站在了健康的边缘线上,随时可能出现问题。

关于产品组合的选择,从保障范围来看,防癌险是重疾险的子集,鉴于母亲的心脑血管问题比较严重,所以我更倾向于选择重疾险作为给付型产品,而报销型产品则选择了性价比更高的防癌医疗险,对于父亲,由于预算有限,我选择了长期防癌险作为主打产品,同时搭配百万医疗险以弥补保障的不足。

最终确定的保险组合是:为母亲选择单次重疾+防癌医疗的组合;为父亲选择长期防癌+百万医疗的组合。

在具体产品的选择上,我倾向于康惠保旗舰版的单次重疾产品,其综合保障较高且包含身故责任可以兼顾储蓄功能是我最为看重的优势,针对父亲的长期防癌险选择昆仑健康的康爱保产品组合是因为其保额较高且豁免条件较为人性化等优劣势明显,在选择医疗险时则优先考虑保障全面且续保条件严格的保险产品如平安e生保等优质产品系列以确保父母在疾病风险面前得到全面保障而不至于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等情况的发生从而让他们度过一个健康平安的晚年生活同时也为自己分担一部分经济压力以尽子女之责表达孝心与关爱之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