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降息潮下寿险市场机遇解析

摘要:在新一轮“降息潮”的背景下,寿险市场面临机遇与挑战。机会在于降息可能提高消费者的保险需求,特别是在长期保障型寿险产品方面。寿险公司可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创新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降息也可能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对寿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总体而言,寿险市场需灵活应对降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寻求新的增长点。

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三家A股上市保险企业公布了2024年首季度保费收入情况,从这三家险企的寿险子公司数据看,人保寿险和太保寿险的原保费收入分别下滑了8.2%和5.4%,而平安人寿则实现了小幅增长,涨幅为0.9%。

回顾年初的开门红时期,在五家上市寿险公司中,仅有中国人寿一月份的保费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其余四家公司的保费均呈现负增长态势。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近年来寿险公司面临的困境主要源于资产端受到低利率环境的影响,而负债端则承受着预定利率下滑和银保渠道“报行合一”的压力。

吴文永,永达保险董事长,对第一财经分析称,随着全球经济进入低利率时代,居民金融资产配置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在低利率环境下,保值需求上升,尤其是年金型产品能够有效地解决资产保值增值问题,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

吴文永进一步表示,过去中国经济得益于人口红利和城镇化,但如今人口红利逐渐减弱,城镇化空间有限,经济增长面临转型,从过往经验来看,这正是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良机。

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展现出强劲的韧性,长期向好的趋势依然不变,这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特别是在医疗、养老、健康等民生需求方面,吴文永认为,保险资金应发挥其长期、稳定、大体量的优势,精准对接融资需求,跨周期持有优质资产,拉长资产久期,服务主业与民生建设,实现保险资金与社会经济的良性互动。

在政策层面,个人养老金制度作为养老金融中的重要试点,自2022年11月启动以来便受到广泛关注,试点一年多的时间里,业内普遍预期个人养老金制度将推向全国,今年1月,人社部表示将推进该制度的全面实施,政府工作报告也多次明确,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并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吴文永认为,在开支增多、养老金替代率不高的情况下,个人储备愈发受到重视,年金保险作为一种强制储蓄计划,为个人提供了有效的财富积累方式,通过定期缴纳保费,积累现金价值,为未来的养老金支出提供稳定保障。

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了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重要性,其中养老金融是重点之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也表态将尽快补齐第三支柱短板,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并加快发展长期护理险等健康保险。

面对市场新趋势,吴文永指出,低利率环境下,保险资金再投资的风险上升,对保险企业的资产负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寿险行业需重塑能力,尤其是提升投研能力,以把握税延政策带来的新机遇,保险机构应深度研究市场需求,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以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