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购买保险时,务必警惕六大传统误区,以免买错保险。这些误区包括盲目追求全面保障、忽视个人实际需求、过分关注投资收益、不了解保险条款细节、被不实宣传误导以及忽视售后服务的重要性。消费者应充分了解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保障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并仔细阅读条款,了解保险责任、除外责任等关键信息,以确保购买的保险产品能够真正为自己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
少儿保险的多重保障优势,是否优于基金定投?
许多家长面临这样的困惑:如今众多机构推崇的基金定投概念,旨在为孩子未来教育、结婚、创业等重要时刻积累资金,保险代理人推荐的少儿分红险产品,以其逐年返还、投资收益率高于存款的特点,似乎也成为一种受欢迎的投资手段。
一些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少儿保险,除了理财、储蓄功能外,还能提供额外的保障,因此优于基金定投,纵观市场上的教育金类产品,其保障范围和保额往往不能满足实际保险需求,还需要购买意外险、健康险等险种进行补充。
对此,太平人寿上海分公司理财顾问庞淑霞建议,家长不妨在孩子出生前就制定长远的储蓄计划,先通过基金定投来强制储蓄,等到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再考虑通过年金形式的保险进行长期理财,这样不仅能帮助孩子养成储蓄习惯,还能使个人账户收益稳定。
误区六:
家庭成员的储蓄型保险金,使用是否有限制?
许多投保人误以为,具有返还、到期一次性给付功能的返还型保险只能由特定的人使用,如教育金必须是子女使用,养老金只能由父母动用,但实际上,任何具有储蓄理财功能、能在若干年后增值并返还给投保人的保险产品,其未来收回的资金都可以用于任何目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将保险理解为一种变相的储蓄可能更有助于理解,无论被保险人是家长还是孩子,储蓄以“教育金”、“年金”或“养老金”等不同名称返还到被保险人手中,其实都是家庭通用的资金,这与保障型保险“专款专用”、仅赔付给被保险人个人的特点有所不同,家庭成员在使用储蓄型保险金时,并无特定限制,可根据家庭需求灵活使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