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安保险因涉及营销骚扰再次被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点名批评。据悉,该公司涉嫌通过不当营销手段干扰消费者正常生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此事再次提醒保险公司应尊重消费者合法权益,遵守行业规范,避免不当营销行为的发生。针对此事,众安保险需认真对待,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其营销方式,以维护良好的行业形象和消费者信任。
去年,互联网保险产品被指责为“低进高出”,消费者对其产生质疑,今年,众安保险又因营销骚扰问题被上海市消保委点名批评,并敦促其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针对此事,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营销电话骚扰不断,消费者苦不堪言
上海市消保委在3月14日的官方消息中指出,大量消费者通过微博等渠道反映,频繁接到众安保险的电话与短信骚扰,消费者表示,在购买众安保险的产品后,骚扰电话不断;有些消费者明确拒绝保险推销后,仍收到营销短信;更有消费者直言不讳地表示,“众安保险天天打电话,手机开启拦截功能后,他们就换号码接着打。”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针对这一问题,“315”前夕,上海市消保委专门与众安保险进行沟通,众安保险回应称,消费者反映的骚扰电话和短信中,大部分并非公司行为,其中相当数量涉嫌电信诈骗行为,上海市消保委强调,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请求,或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的情况下,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敦促众安保险采取切实措施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众安保险被点名已有“前科”
作为中国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在香港上市已有数年,截至2023年中,其服务超过5亿用户,众安保险被消保委点名并非首次,去年2月,上海市消保委就指出互联网保险产品存在“低进高出”的问题,并收到大量相关投诉,数据显示,涉及众安保险的投诉达252件,主要集中在其产品销售门槛低、理赔难等方面。
黑猫投诉平台近期也显示,有多名用户针对电话骚扰、保费交纳前轻后重等事项向众安保险发起投诉,有用户反映,家人投保众安保险的产品时,被“首月1元、2元,后续高额保费”的套路误导,据了解,这种误导投保的行为早已被监管部门明令禁止。
针对以上问题,众安保险需要认真对待消费者的投诉和批评,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营销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其的监督和处罚力度,确保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对于涉嫌违法的行为,应依法严惩不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