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人疯狂卖保背后的利益链,卖保险大赚,谁成了冤大头?

摘要:银行人员大力推销保险,赚取高额利润,而一些购买保险的人可能因此被坑惨。卖10万保险可获得1万的利润,这种现象引发关注。需要警惕保险销售中的不当行为,保护消费者利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领导在开会时直言,卖保险要把父母、朋友全部动员起来,如果实在卖不完自己花钱也要把业绩完成,这种压力不仅体现在销售数量上,还体现在对产品的理解、对客户的负责以及对行业的长远发展上。

银行代销保险产品,除了能赚取手续费和佣金外,还能通过资金托管合作增加资金留存,对银行来说是一举多得的事情,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部分银行员工在推荐保险产品时并未说清楚产品的真实情况,导致客户对产品的理解存在误区,增额终身寿险的保额并不是投资者可以取出的钱,而是死后家人可以拿到的钱,但是部分银行却把增额寿险包装成了存款或理财,导致客户误以为产品的收益是复利或利率很高。

保险公司为了卖出增额终身寿险等利差型产品,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些产品很大程度上依赖投资市场,一旦市场波动,收益率低于预期,就容易导致利差损,一直依靠银保渠道销售此类产品虽然短期内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报表会好看,但之后保险公司的经营压力会更大。

银行代销保险还存在后续服务不足的问题,客户需要退保时,银行往往只是帮忙联系保险公司,甚至有时客户和保险公司发生纠纷时,银行会置身事外,这种“独善其身”的态度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和品牌形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银行需要加强员工培训,确保他们充分理解所销售的保险产品,避免误导客户,银行应该提供更加完善的售后服务,包括协助客户处理退保等问题,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银行代销保险产品的监管力度,确保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银行员工卖保险的现象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之一,在追求业绩的同时也需要注重产品的真实性和客户的利益保护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并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