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将介绍常见重疾险的种类。主要包括癌症、心脏病、中风等常见重大疾病的保险。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各类重疾险的定义、保障范围及购买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本文旨在帮助公众提高保险意识,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我们可以换个思路来看待这个问题,购买重疾险和购买手机有些类似,当我们走进手机市场,也会发现产品五花八门,有一两千元的普通机,有三五千元的中端机,也有价格上万的高端机;有主打拍照的,有主打性能的,还有主打屏幕尺寸的。
我们如何选择呢?我们会关注价格,然后结合自己的预算,选择最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购买重疾险也是如此。
我们就用“价格”和“保障责任”这两条金线,来帮你理清市面上主要的重疾险产品形态。
1、重疾险产品分四种,保障责任各有特色
目前市面上的重疾险,根据保障责任的全面性,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只保疾病不保身故的纯重疾险、既保疾病又保身故的含身故责任重疾险、重疾分组的多次赔付型重疾险和重疾不分组的多次赔付型重疾险。
这四类重疾险,从左到右,保障责任越来越全面,后三类因为含有身故责任并且一般保终身,所以早晚都会获得赔付,相当于我们把一笔钱存到了保险公司,迟早能取出来,因此一般称之为“储蓄型重疾险”。
在一分价钱一分货的规则下,重疾险的保障责任越全面,对应的保费价格也会越贵。
2、纯重疾险与含身故责任重疾险的比较
纯重疾险是大家常说的“消费型重疾险”,它的一个典型特征是不含身故责任,这是它与后三类储蓄型重疾险的一个重大区别。
因为不含身故责任,纯重疾险的费率相比含身故责任重疾险要低很多,以百年人寿的康惠保旗舰版重疾险(纯重疾)和的可爱多重疾险(含身故)为例,它们的保障责任和价格对比明显。
纯重疾险不含身故责任虽然降低了价格,但也可能给后续的理赔留下隐患,因为很多重疾需要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达到一定的状态才能获得赔付,例如终末期肾病(尿毒症),患者确诊后需要至少90天的透析治疗或完成换肾手术才能获得赔付。“得了重疾却无法赔付”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如果你预算充足且希望重疾和身故都能得到赔付,可以考虑购买含身故责任的重疾险,如果预算有限且能接受上述风险情况,可以选择纯重疾险作为过渡。
3、多次赔付型重疾险:分组与不分组的区别
含身故责任的重疾险解决了人们身故不赔的顾虑,但很多人对重疾险还有另一个顾虑:如果得了重疾治好了,第二次又得重疾怎么办?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多次得重疾”的情况越来越常见,因此多次赔付型重疾险应运而生,这类保险可以很好地解决单次赔付后无保可投的问题让人们在后续依然享有保障即使第二次、第三次得重疾也能获得赔付,然而多次赔付型重疾险又分为分组多次赔和不分组多次赔两种类型它们在保障范围上有所不同,分组多次赔的重疾险一般会把保障的重疾分为若干组每组疾病最多只能赔一次如果第二次得的是同组疾病则无法赔偿;而不分组的重疾险则没有这些限制第一次赔完以后无论第二次得什么重疾都能继续赔,显然不分组多次赔付的重疾险在保障上更为全面但相应地保费也会更高一些是否选择这种产品要根据个人的预算和需求来决定,如果预算充足且追求全面保障可以考虑不分组多次赔付型重疾险;如果预算有限但又希望有保障可以考虑分组多次赔付型重疾险作为平衡的选择。
4、买重疾险:做好预算理清需求
经过上述分析相信你对重疾险产品的各个类型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对于价格和保障范围也基本有了了解,接下来就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预算和需求来做出选择,像购买手机一样你是更看重相机的性能还是手机的整体性能?最终的选择权在你手中,在购买重疾险时不仅要关注产品的保障责任还要结合自己的经济状况和需求进行综合考虑这样才能选购到最适合自己的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