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病投保攻略,如何巧妙购买保险,最大化保障利益?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生病后如何购买保险,并探讨了带病投保可能涉及违法犯罪的问题。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应遵循诚信原则,避免采取不当手段榨干保险公司的利润。也提醒公众要遵守法律法规,不要触碰法律红线。

是否只有标准的健康人群才能购买保险?生过病的人是否就与保险无缘了呢?其实并非如此,在某些情况下,即使你曾经或正在生病,仍然有机会顺利投保,今天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如何“带病投保”。

在健康告知的过程中,主要会遇到哪些生病情况呢?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一些朋友在咨询时可能会提及有既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病情可以通过药物控制,几年内可能不会有太严重的病症,但患病风险确实比普通人要高。

还有一些已经治愈的疾病,是否需要纳入承保标准是由保险公司决定的,但作为消费者,我们必须如实告知。

在热门电视剧《急诊科医生》中,有一情节令人印象深刻:一名男子突然肚子疼,经医院检查确诊为胃癌,考虑到其家族有胃癌病史,保险公司可能会因其患病风险较高而拒绝承保,但幸运的是,由于发现得非常早并进行了手术,他的未来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社会发展迅速,生活压力大,许多人身体或多或少都有点小毛病,大多数人都没有定期体检的习惯,总是忙于家庭和工作,如果没有进行体检,自己感觉不舒服怎么办呢?自己的猜测能否作为病史?

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身体健康状况的认定,是基于专业医学机构的医学鉴定,也就是说,如果你觉得身体不适但没有去医院检查,这并不算作疾病,但如果身体异常明显,建议还是及时就医,因为重疾险和医疗险都有等待期,等待期内出险通常是不予理赔的,故意熬过等待期而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更准确的说法是,根据不同保险公司的健康告知和核保结果,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保险产品,因为不同公司在产品设计、健康告知和承保要求上都有所不同,同样的健康状况可能在一家公司被拒保,在另一家则能正常承保。

以高血压为例,我们先来看看高血压的标准,高血压可以购买健康险吗?以最近热门的百万医疗险“微医保”为例,其健康告知非常清晰,对于常见健康状况有明确的投保指引,如果高血压症状较轻,是有机会购买该产品的。

其他产品如平安e生保百万医疗险的健康告知则明确表示,高血压患者无法购买,我们需要对比不同产品的健康告知条款,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能承保的产品。

在线投保时,健康告知条款通常都很清晰,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条款来判断自己是否满足投保条件,某些产品对既往肺炎病史没有告知要求,因此肺炎患者可以购买该重疾险。

线下通常提供人工核保,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既往肿瘤病史但已痊愈多年,可以携带相关资料进行线下人工核保,仍有可能获得除外承保。

投保时要注意“被保险人过去2年内是否被任何保险公司拒保、延期、加收额外保险费或做任何形式的合同修改”,如果某产品已经除外承保,可能会影响其他产品的投保,建议先购买能够正常承保的产品,再考虑除外承保的产品。

看起来像是带病投保,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违反最大诚信原则,我们履行了如实告知健康的义务,只是不同保险公司、不同产品对健康的要求标准不同,我们选择了承保范围更广的保险产品而已。

保险行业不断发展,产品不断升级,没有哪一产品是不可或缺的,不需要纠结于某一家保险公司的特定产品,如果某产品对我们不友好,也可以考虑其他相似的保险产品。

虽然部分产品支持线上智能核保甚至人工核保,但线上核保功能仍有其局限性,如果健康状况较为复杂,最好选择线下投保并携带相关资料申请人工核保,这样更加灵活并且可能获得更好的承保结果。

一定要尽早购买保险,年轻时投保保费更便宜,且身体健康时更容易顺利承保,购买保险前最好不要进行体检,如果身体没有明显异常,可以不用急着去医院体检,等过了等待期再去,如果身体已经感到不适,及时就医是最明智的选择,从各大保险产品的健康告知条款来看,通常会对2年内的生病情况进行关注,如果近期进行过治疗,也要等健康状况稳定并且一段时间内没有复发后再考虑投保,在这种情况下,保鱼君仍然建议线下投保更为稳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