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停售的“C位”分红险销售遇冷,原因在于市场反应冷淡。随着消费者对金融产品的认知和需求日益提高,单纯的分红险已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可能还存在产品设计、销售策略等方面的问题。保险公司需要重新审视该险种的市场定位,调整产品设计和销售策略,以重新获得市场认可。
代理人们感受到了本月分红险销售的不佳状况,这种冷清并非个例,多家公司的管理人员及代理人均表达了本月分红险市场的不温不火,与去年人身险预定利率切换时期的疯狂相比,这种情况在近两年的产品集体切换时刻并不多见。
据了解,分红险的预定利率将从10月1日起从2.5%下降至2%,公司管理层对此似乎并不感到意外,他们认为,随着预定利率的屡次切换,市场需求已经被提前透支,分红险产品较为复杂,客户需要一段时间来理解接受,尤其是在资本市场波动的时候,险企的投资收益率和分红实现率并不亮眼,这也影响了客户对分红险的接受度。
分红险的预定利率通常低于普通型产品,其吸引点主要是基于保险公司“三差”所产生的可分配盈余带来的浮动部分分红,在目前保险公司普遍较为依赖利差的基础上,资本市场波动对分红险的分红水平会造成较大影响,这导致各险企今年发布的分红险产品2023年分红实现率大面积低于100%,消费者对分红险的收益水平产生疑虑。
尽管分红实现率仅代表实际分红水平和演示分红水平之间的比率,并不绝对代表收益高低,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种不确定性让消费者更加谨慎,保险公司也在努力推销分红险,但消费者是否买账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业内人士认为,低利率时期,对于客户来说,分红险有机会拿到向上的长期收益,适合追求稳健保底又想实现一定收益的客户,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由于分红险的保证收益相较传统险更低,不仅可以降低险企的刚性负债成本,也因此有机会让保险公司提高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这种良性循环对于保险公司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分红险的市场接受度需要时间来培养,保险公司需要继续努力推广和解释分红险的产品特性,消费者也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分红险的收益和风险,在低利率时代,保险公司和消费者需要共同努力,实现双赢,监管部门也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确保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本文还提到了保险业3.0版“顶层设计”中强调支持浮动收益型保险发展的政策背景,以及险企在主推分红险的同时,也在计划仍使用传统型“冲量”的策略,这表明在未来的发展中,保险公司需要在传统险和分红险之间做出一些选择上的焦灼,但整体上会有转向分红险的明显倾向,如果未来预定利率再次下降,那么整个行业可能会全部转向分红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