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培育中国特色保险文化,3.0版国十条深度解读之四

摘要:本文是对“3.0版国十条”系列解读的第四篇,聚焦于合力培育中国特色保险文化。文章强调,通过加强行业内外协同合作,推动保险行业文化建设,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文化体系。此举旨在提升保险行业的整体形象和社会认知度,促进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保险服务。

首次提出的积极培育中国特色保险文化,旨在塑造保险业可信赖、能托付、有温度的良好形象,这一举措意义重大,业内人士认为,这不仅有助于增强消费者信任,提升行业竞争力,更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筑牢商业健康险数据底座方面,《若干意见》强调了强化保险业基础数据治理和标准化建设,推动与相关行业数据共享的重要性,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的发挥正日益凸显,随着医疗数据共享的推进,商业健康保险在产品开发、定价和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为了更好地发挥商业健康保险的补充保障作用,《若干意见》还提出了探索推进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与商业健康保险信息平台信息交互的举措,加强数字化灾备中心建设,健全健康保险数据指标体系,为保险公司更全面地了解被保险人的健康和就医情况提供了可能,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和欺诈行为,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在数智化转型发展方面,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保险公司需要整体统筹优化,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高营销服务、风险管理和投资管理水平,对于财险业来说,数智化转型更是实现风险减量和应急处置的必经之路。

在践行中国特色保险文化方面,保险公司不仅需要符合中国传统家庭的特点,提供专业的合理引导,还要做好售后服务,尤其对于寿险等提供终生服务时,形成和客户亦友亦亲的文化理念,保险公司还可以通过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服务水平等方式来践行这一文化。

在培育中国特色保险文化方面,保险业应强化诚信建设,加强保险机构内部管理;弘扬社会责任,展现保险行业的社会担当;推动文化创新,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保险理念;加强人才培养,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保险人才;强化行业自律,发挥保险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积极作用;加强保险教育,提高公众对保险的认识和理解。

让我们共同关注保险业的发展,通过共同努力,培育好中国特色保险文化,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扫码关注我们:

● 微信号:dgbxwx

● 来源:广东保险

● 新媒体编辑:露露

● 责任编辑:严传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