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讨了老年医疗保险中的65岁“现象”,即老年人在达到特定年龄后所面临的医疗保障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些缓解策略,旨在改善老年人的医疗保障状况。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强调需要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并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同解决老年医疗保险面临的挑战。
四看“不报遗憾”:
对于长期在异地生活的65岁老年人,他们应当享受到基本医保异地结算的便利,对于某些铁路医保、农垦医保、矿务局医保的退休职工来说,他们并未获得平等的医保待遇,实际享受的保障甚至不如居民医保待遇,特别是在鸡西矿区社会保险局,存在以下问题:长期无法实现异地就医备案的网上备案;要求参保人异地备案后住院需提前告知,但电话长时间无人接听;业务电话在工作时间内无人接听;要求参保人异地住院费用必须手工报销,时间限制为出院6个月内;以及要求参保人享受门诊慢特病待遇也必须手工报销,办理时间限定为每年年底,这些状况让这部分老年人感受到不公和焦虑,尽管全国已经推出了异地就医结算的好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不便,对于这些老年人,建议他们转为居民医保、购买惠民保或百万医疗险以获得更好的保障。
对于经营主体来说:
一看“共同赔付”:
对于购买了百万医疗险的6 5岁老年人,如果他们同时购买了惠民保,根据补偿性原则及赔付顺序,惠民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百万医疗险的赔付额。
二看“已决未赔”:
百万医疗险及惠民保在既往症“续保”方面存在挑战,促使经营主体在每个运营周期考虑“已决未赔”的资金池,这些未赔付的费用是实时的运营统计数据,对于这些既往症用户,经营主体需要合理控费。
三看“缺口开发”:
惠民保和百万医疗险在设计上存在一定的重合,这带来了两种适应逻辑,一种是设计专门的、配合百万医疗险的惠民保方案,尽量避免待遇政策上的重合,另一种是不受惠民保待遇政策影响,坚持自我设计的百万医疗险方案,随着趋势发展,这些保险方案不仅要面向个人用户,还需面向政府、企业推广,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百万医疗险的投保资格与惠民保挂钩,或者百万医疗险直接是惠民保的升级版,在保险销售端,可能会针对惠民保用户给予折扣或精算保费优惠。
四看“扩大覆盖”:
很多老年人对惠民保并不了解,与全年可投保的百万医疗险相比,惠民保的投保时机更为紧迫,健康险是每个人生命中的必需品,不同阶段的保险需求度也不同,对于保险意识不强的人群,服务获得感和获益尤为重要,建议经营主体注意用户的医疗数据、健康管理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判断用户的健康状况和风险等级,以提供更精准的保险服务。
五看“就医秩序”:
对于遵循“就医秩序”、具有良好健康素养的用户,健康险应优先考虑承保并在风险精算中给予倾斜,若健康险经营主体能获得用户授权,可省去用户提交医疗费用单据的繁琐流程,形成结构化数据接口,建议健康险考虑推出家庭为单位的健康险方案,如针对感冒、发烧、咳嗽等常见情形的家庭险,用户缴纳保费后可享受有限次数的“免费服务”。
感谢鸡西矿区社会保险局对本文的启发和提供的思考角度,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