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公司投资实力之际,近四成险企分红险红利实现率不足100%

摘要:由于收益下行,导致分红险的分红情况不容乐观。据统计,40家险企近千款分红险中,三成产品的红利实现率未达到100%,这考验着公司的投资实力。分红险的投保人期望获得的收益未能完全兑现,这也提醒消费者在选择分红险时需更加谨慎,关注产品的投资表现和公司实力。

各家人身险公司分红险产品的红利实现率纷纷揭晓,据财联社记者统计,截至2023年7月19日,共有40家寿险公司在官网披露了947款分红险产品的红利实现情况,其中囊括了835款现金分红产品和112款保额分红产品。

从披露的数据来看,690款产品红利实现率超过100%,占比七成;而剩下的257款产品分红利实现率低于100%,占比三成,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人身险公司分红险产品的分红实现率呈现下行趋势。

这一趋势的变化,与2022年以来权益市场的大幅回撤以及市场利率下滑等多重因素影响密切相关,在这一背景下,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普遍显著下滑,据财联社记者观察,一些公司在2023年度宣告的红利实现率普遍低于此前的年度。

燕道数科创始人兼CEO娄道永表示,保险公司的分红政策应遵循一定原则,无论采用何种分红方式,不论盈余分配来源如何,都应既重视保单持有人的合理预期,又要充分考虑红利分配对公司未来红利水平、投资策略以及偿付能力的影响。

此次红利实现率的披露,源于监管的一纸信息披露新规,2023年1月初,原银保监会发布《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规则》,要求保险公司于每年分红方案宣告后15个工作日内,对该分红期间下的各产品红利实现率进行披露。

从披露主体来看,中小人身险公司公布较为积极,阳光人寿是目前上市险企中唯一一家披露保单分红实现率的公司,据深圳华博精算咨询CEO王晓波介绍,国内自2000年开始销售分红险,头部公司经营分红险的时间长、规模体量大,部分公司信披还需经过集团上会审定,因此披露时间会比中小公司略晚。

从红利分配形式来看,光大永明、爱心人寿、横琴人寿等23家人身险公司分红险产品均采用现金红利分配方式,而阳光人寿、富德生命、合众人寿等13家人身险公司分红险产品以现金红利分配方式为主,兼有少量产品采用增额红利分配,恒安标准人寿是唯一一家分红险产品全部采用增额红利分配的公司。

王晓波进一步介绍称,我国分红险发展之初,由于精算人员教育背景、公司状况及公司渊源不同,由此不同公司形成了不同的分红模式,现金红利法和增额红利法是两种主要的红利分配法。

现金红利法主要流行于北美地区的寿险公司,保单持有人可以选择以现金支取红利、抵交保费、将红利留存公司累计生息等方式支配现金红利,而增额红利法则是通过增加保险金额的方式分配红利,主要由年度增额红利和终了红利组成,这种方法在英国寿险公司中较为普遍。

虽然分红实现率仅是一家保险公司过往分红表现的参照,并不构成对未来分红表现的预期,但它仍然是消费者挑选分红险时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对于消费者而言,需要更加关注保险公司的经营实力和投资策略,以判断其分红实现率能否得到保障。

据悉,随着投资收益率走低,一些人身险公司分红险产品的分红实现率也呈现下行趋势,对此,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研究员段胜辉表示,未来中小保险公司要尽可能做大投资资产规模,在扩张总资产和提高投资资产占比上同时发力。

他还强调,保险公司应建立“三差”平衡的盈利模式,避免过度依赖利差收益,目前,绝大多数人身险公司的盈利模式尚未实现平衡,投资收益是国内保险公司盈利的重要支撑,在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下,过度追求高收益可能导致较高的投资风险,保险公司需要更加注重投资策略的稳健性和风险管控的有效性,消费者在购买分红险时也应保持理性,不过度关注短期的高收益,而是关注产品的长期稳健性和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