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们在保险与诗歌领域游刃有余,展现出独特的才华和魅力。他们不仅精通保险业务,熟悉各种风险防控措施,更在诗歌创作中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天赋。他们巧妙地将保险的专业知识与诗歌的诗意表达相结合,展现出别样的风采。
“在救火车的呼啸声中,赞美那如保险般无处不在的庇护/在交过保险费的月亮下,或是那未曾投保却依然安然无恙的……”北岛在《青年诗人的肖像》中,用独特的语言实验,将保险意象融入诗歌,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多年以后,当我踏入保险公司,了解到北岛与保险业的不解之缘,我深感震撼。
金融业,由银行、保险、证券构成,看似与诗歌这种看似高洁的行当格格不入,在保险业发达的西方,四位从事保险工作的作家、诗人,却是世界文学的大师,他们名字的光辉,如金币般闪耀。
1906年,后现代文学及意识流小说的奠基者乔伊斯进入罗马银行任保险通讯员,他的生活经历与创作紧密相连,保险业务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他的代表作《尤利西斯》中,布卢姆这一角色所经历的种种,与保险息息相关,乔伊斯在这部小说中留下了多处关于保险的印记。
同样在保险业找到归宿的还有现代寓言式小说的开山鼻祖卡夫卡、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略特以及神秘主义诗学的领军人物史蒂文斯,他们各自在保险业有着自己的经历和故事,但都在诗歌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李德武在《史蒂文斯:在虚构中追求至善》一文中提到:“金融是现实世界中最具有影响力的诗性。”货币、交易、欲望,这些看似与诗歌无关的元素,在金融的世界里却找到了契合点,史蒂文斯作为美国著名保险公司的副总裁,每天的工作与诗歌看似矛盾,但他却在两者之间找到了平衡,他如何在现实与虚构之间转换角色,如何在保险与诗歌之间游刃有余地生存和把握平衡,令人好奇。
现实中的史蒂文斯并非一帆风顺,他有着不幸的婚姻,这是无法双保险的,但诗歌的虚构之境给予他温暖和抚慰,保险赔付风险的损失,而诗歌则激发人们对不幸的记忆并重新树立价值观,史蒂文斯乐在其中,理性地规划了自己生命的路线,他说:“除了诗歌,我没有生活。”这是他的心灵独白。
和保险结缘的作家还有很多,如《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丹尼尔·笛福,他在海上保险行业的经历为他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著名诗人雪莱也曾对保险情有独钟,但在他去世后,保险公司却因未知原因拒绝赔偿。
这些作家和诗人的故事,展示了保险与文学、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复杂关系,他们在保险业和诗歌领域的成就,让我们看到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我们有心,都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这篇文章融合了叙述、分析和抒情,展现了保险与文学之间的深厚联系,以及作家、诗人在不同领域寻找平衡的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