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贝」业务实现十倍增长,成功卡位健康险市场风口。面对万亿级市场机遇,「十一贝」凭借其独特的业务模式、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强大的业务拓展能力,实现了业务的飞速发展。通过深度挖掘客户需求,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成功赢得了市场份额。展望未来,「十一贝」将继续深耕健康险市场,迎接更多挑战和机遇。
在庄臣超卸任去哪儿网CEO之际,他于2016年1月4日发表了感人肺腑的内部告别信,在信中,他特别感谢了很多人,其中提到了一个人——杨威,杨威是从产品经理起步,将去哪儿机票业务带领至国内领先地位的杰出人才。
杨威于2003年毕业于北大数学系,随后在一家航空公司工作,2008年,他加入去哪儿网,历任产品经理、产品总监、高级总监、副总裁等职位,在他完全离职创业时,他的身份是携程集团高级副总裁,他所创立的公司名为十一贝科技,致力于通过智能化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健康险产品的知识服务和决策服务。
在项目初期,十一贝科技即获得了梁建章(携程)和沈南鹏(红杉资本中国基金)1亿美金的大力支持,这是健康险领域最大的一笔早期融资,经过一年的研发,十一贝在2020年推出了“小贝智友”产品,当年健康险业务收入即达数千万元,到了2021年,其业务更是实现了十倍级增长,达到数亿元规模。
十一贝科技凭什么能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呢?在商业健康险这个风头正劲的领域,十一贝又是如何找准方向实现跃进的?
健康险市场规模正在迅速扩大,2019年,银保监会等13部委联合发布文件,提出力争到2025年,健康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而在文件发布的当年,健康险全年保费仅为7000亿元左右,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市场还有三倍以上的扩容空间,受医保控费、人们健康保障意识提升等多重因素影响,健康险消费迎来爆发式增长,保费总额和保单量屡创新高。
从人口结构和受教育程度的变化来看,人口低出生率和老龄化、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等两大指标的变化,描绘出以80后、90后及421家庭为代表的用户的保险需求将大规模释放的群像,这意味着健康险的需求来源有着坚实的数据支撑。
这一蓝海行业已经吸引了大量玩家和资本的涌入,据36氪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健康险领域至少有50家以上的公司获得融资,上百亿资金投入其中,知名机构如红杉中国、北极光、云锋基金、启明创投、腾讯、创新工场等纷纷涉足,每个团队因其资源禀赋和基因不同,切入的方向各异,分布在产品创新、渠道创新、服务创新等各个细分赛道上,而杨威和他的十一贝团队则选择了面向C端的保险智能决策服务这一方向。
杨威曾表示,当他30出头时,身边的人开始关注保险,讨论如何购买健康险以应对未来的生活焦虑,但他们不接受传统代理人通过讲大故事、讲亲情来推销保险的方式,他们希望通过自主学习,像精算师一样分解保险责任,比较不同产品的差异。
目前,十一贝的主要业务分为两块:一块是从携程和去哪儿网继承下来的场景类业务,包括航空意外险、延误险等,收入量级在4亿元左右;另一块则是全新的健康险业务,正成为十一贝的增长引擎。
在流量红利枯竭的当下,如何解决流量成本问题是众多玩家面临的核心问题,而在健康险行业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十一贝的解决策略在于两个方面:激活并转化过往3亿多位有效客源;利用用户口碑传播,至于转化率等关键指标,杨威则保持低调并未过多透露。
杨威认为,健康险目前正处于指数级增长的前夜,未来2-3年将会出现爆发式增长,他构想未来这个行业会出现大量的小巨头,在某一特定领域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未来的竞争将变得越来越纵向垂直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