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香港与内地的保险行业存在一种比喻:“胸大不让摸,胸小不让说”。这一比喻形象地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和敏感性。香港保险因其发达程度和多样性,如同“胸大”,但在购买和操作时需谨慎,避免触碰不当的风险,不让摸”。而内地保险则相对简单明了,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缺乏足够的竞争力或创新,如同“胸小”,但也不应轻易贬低其价值和保障作用。这一比喻提醒人们在选择保险时需综合考虑两地特点,根据自身需求做出明智决策。
香港的保险产品在保障额度相同的情况下,保费比内地保险要便宜25%左右,以购买10万美金保额的保险为例,如果在国内需要支付1万美金,那么在香港只需支付7千美金,长期下来,可以省下6万美金,香港保险之所以更具价格优势,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费率低
香港居民的平均寿命全球领先,男女平均寿命远高于内地,这意味着相同年龄的死亡率在香港远低于内地,香港的社会治安规范,地区风险较低,因此保险费率自然较低,香港保险业历史悠久,各大顶尖保险公司均在此设立分公司,提供多元化的产品,高度市场化的竞争使得价格更加亲民。
分红高
作为全球金融中心,香港的保险公司普遍能提供稳定的分红回报,一般在4-7%之间,即使对于重疾险,其分红水平也非常可观,这意味着,即使未发生理赔,仅依赖保险分红,也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回报。
产品优质
香港保险产品设计合理,功能明确,定义规范,其重疾险和储蓄人寿保险深受内地客户青睐,尤其是重疾险,保障范围广,免体检额度高,疾病定义宽泛,严投保宽理赔。
法律监管严格
香港的保险行业是自律与他律的结合,行业监管典范,包括保险公司条例、保险业监理处、香港保险业联会以及保险索偿投诉局等机构共同保障了客户的权益,如果发生理赔纠纷,在香港购买的保险可以通过保险索偿投诉局免费处理,处理结果保险公司无条件接受,客户如不满意可以继续上诉至保险监理处甚至法院。
理赔便捷
客户只需前往香港投保,而理赔、提取分红等服务无需再次赴港,通过顺丰快递等渠道即可解决问题,香港保险公司竞争激烈,能为客户提供更人性化和更优质的服务,理赔方面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资产合理配置
对于中高净值人群而言,通过购买香港保险可以实现资产配置的多元化,将人民币资产转化为美元或港币资产,实现全球化资产配置,香港保险还具备避税避债、财富传承等保险的基本功能,在当前人民币贬值压力下,配置美元资产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香港保险的一些限制和误解:
自2016年起,由于多种因素如国内经济下滑、美元加息、外汇储备减少等,国家通过限制刷卡购买香港保险等方式试图减缓资本外流,内地保险在费率、保障范围和分红收益等方面与香港保险存在差距,在同样的保费和供款年期下,香港的重疾险保障额度高于内地约30%,保障范围方面,香港保险产品保障疾病种类多达100多种,有的高达7次理赔,且疾病定义更加宽泛,在分红方面,内地的重疾保险普遍不具备分红功能或与储蓄分红保险混合,而香港的重疾险普遍具备分红功能,保额水平不断增长,具备抗通胀功能,内地的法律监管体系与香港存在差距,这也是保监会对购买香港保险做出风险提示的原因之一,在购买香港保险时,需要注意一些限制和风险点,例如人民币受到持续贬值的压力是事实且会持续较长时间建议尽早配置美元资产而香港保险是首选之一。
评论